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

橋的原理

今天老師要教我們橋的原理,橋有分成很多種,像是跨海大橋、斜張橋、拱橋等,全部都是橋喔!有些橋是可以動的,有些橋則是不能動的,所以我們把橋分成兩大類--多功能和多運動,東宮能是指有很多功能,多工作就是指我們比較長用道的,跨海大橋就是多功能的一種,陸橋則是多工作的喔!
剛柔體結構運用:分辨多功能與多工作橋梁
接下來,老師要講一些國外的橋,有些橋是利用重物的原理讓橋可以動的,(如下圖)這些橋非常少見。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1
這個是老師做的模型,模仿上面的橋做的。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所需的不可逆轉齒輪
  然後就到了我最期待的部分,我們先從樂高盒裡拿出兩塊2乘8的平板。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1
 再把其中一塊平板接在8的梁柱上。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2
 在做個橫向連結,增加強度。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3
 裝兩個黑色連結器裝在其中一邊的兩個尾端。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4
 把8的梁柱裝在兩個黑色連結器上。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5
 然後把四個2的磚塊裝在底部的8的梁柱上。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6
 把剛才做好的放在旁邊,拿出另外兩個12的梁柱,並在中間孔裝上一個黑色連結器。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7
 再把這兩個零件裝在剛才放在一旁的積木上.而且要裝在另外兩個8的梁柱上喔!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8
 把剛才做好的積木(1)放在一旁,然後拿出兩個16的梁柱,再拿出四個2乘8的平板,再把2乘8的平板每隔兩格裝在兩個16的梁柱上,最後一個只要隔一格就可以了!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9
 把兩個2的梁柱裝在有平板的尾端上,並完成積木(2)。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10
 拿出兩個16的梁柱,再拿出兩個1乘8的平板,並做個橫向連結,增加強度。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11
並從右邊屬來的第五孔裝上兩個灰色連結器,並完成積木(3)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12
  把剛才做好的積木(1)和積木(2)連結,拿出8的軸,把積木(1)的後面彎成人字形,並把剛才拿的8的軸從中穿過去。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13
 把積木(3)的兩個灰色連結器分別裝在兩個積木(1)的人字上。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步驟14
 就完成囉!
剛柔體結構運用:活動式橋梁組裝完成品

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

波的環保議題

  有些動物是用聽覺辨識方向,他們的聽力都非常靈敏,但我們人類的聽力比較差,我們只能聽到每秒震動20~20000次的聲波,而我們聽不到的波,就叫做超聲波了!聲音每秒震動次數稱為頻率,科學上稱為赫茲,我最低能聽到每秒震動25次的聲音,最高能聽到每秒震動15001,下面是我們在試驗可以聽到每秒震動多少次的聲音,實驗中,我們發現,頻率越大的聲音,就會令人感到刺耳難受。
 
音量大小的單位為分貝,如果分貝太大的話,就會令人受不了,現在就讓我們實際探索分貝吧!
我們發現當分貝太大,會令人不舒服,太小也會聽不見,然後老師就讓我們玩大聲公的遊戲,我能發出132.1的分貝,但杜宇捷卻發出大約135分貝呢!
波的環保議題(四上):測量噪音的分貝
接下來,我們就來玩音波槍吧!只要我們輕輕碰橡皮時,就會慢慢飄出煙圈,相反的,大力碰就會馬上射出煙圈,因為外面的空氣和煙,很類似縱波,外面的空氣將煙圈向內壓,就形成煙圈了! 
波的環保議題(四上):用煙圈觀察空氣中的波形
 
 

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

波的應用

   老師讓我們用音叉來感受波,大家都知道波會震動吧!但大部分的波都不會發出聲音,所以老師就教我們用音叉來讓波發出聲音吧!我們首先先用敲擊錘敲擊音叉,拿到耳邊時,音叉會發出嗡嗡聲,把手輕輕的摸音差會感覺麻麻的,但用手用力碰音叉的話,音叉的震動為立刻停止,而且音叉震動很快,所以才會發出聲音呢!
波的應用(四上):觀察振動的音叉1
   然後我們把音叉放入水中,觀察水面的變化,結果水面會產生水波和水花呢!這個實驗也證明音叉的波真的很快呢!
波的應用(四上):觀察振動的音叉2
   我們現在要來當個小小音樂家了!但我們不需要樂器,只要用燒杯和水就可以以了!首先要準備一根槌子,敲擊燒杯裡的水,燒杯裡水的高低音就要靠水量囉 !水量越多,聲音就越低,相反的,水量越少,聲音就越高,想想看,一個瘦子和一個胖子,誰會被推倒?當然是瘦子嘛!就像敲擊時,如果水太多,波就震動得越慢,聲音當然也就更低啦!
波的應用(四上):觀察水柱高與音高的關係1
  下列是我們利用槌子敲擊水杯裡的水,來演奏各式各樣的樂曲,雖然演奏的樂曲都很簡單,但調出正確的高低音卻非常困難喔!
 
  老師跟我們說還有一種方法也可以用水量來發出高低音,就是用手來磨杯子的口來發出聲音,跟上面一樣,水量多,聲音就越低,相反的,水量越少,聲音就越高,當然,沒有裝水的杯子,聲音最高囉!

波的應用(四上):觀察水柱高與音高的關係2
我們現在要用電腦的特殊效果,來讓波呈現在我們眼前,下面是音叉、柏淮和丁老師聲波的圖片,柏淮和音叉的波就比丁老師的波來的整齊,代表丁老師的聲帶有點受損了!但柏淮的聲波和音叉的聲波也有點不同喔!柏淮的聲波高低起伏較大,代表柏淮的聲波比較高,音叉的波數量較少,也代表柏淮的聲波震動得比較快喔!
音叉
波的應用(四上):音叉的波形
柏淮
波的應用(四上):較純淨聲音的波形
丁老師
波的應用(四上):較粗糙聲音的波形

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

波的初探

1.      因為「波」是看不見的,所以我們要用具體的東西(ex:繩子)的振動來解釋,以便進一步了解「波」。我們發現物體振動得越快,「波」產生的彎曲形狀就會越小、越多、越密。
波的初探(四上):藉繩波觀察橫波


2.      「波」分為很多種,其中一種叫駐波,駐波因為上下各有一個波在做交互運動,相互抵消的結果,就好像靜止不動一樣。

3.      為了觀察駐波,所以我們做了一個起波器。自製起波器時需準備一個小馬達、兩個三號電池、兩條橡皮筋、一塊橡皮擦與一條線。
4.製作方法如下:將電池和馬達連成通路,並用橡皮筋將馬達固定在電池座上,再將橡皮擦的邊緣插在馬達的轉軸上,且將棉線綁在電線上,手拉棉線,將整個裝置垂吊起來,開關打開,馬達帶動橡皮擦轉動起來,但因橡皮擦位置不平均,所以產生劇烈振動,就可看到棉線呈現出駐波的型態了

波的初探(四上):觀察起波器產生的波形
5.     科學家稱呼駐波胖胖的地方叫「波腹」;瘦瘦的地方叫「波節」。
 波的初探(四上):認識駐波
6.      除了繩子外,「水」也是觀察波的一種很適合的物質。若水的振動來源是來自上方,則水波會出現一圈圈的圓形波紋;但若水的振動來源是來自前後或左右方的話,因會有反射作用,所以產生的水波則是有高有低的S型。 
 波的初探(四上):觀察水波震盪
7.      另外,水量會影響波浪前進的快慢,經過下面的實驗,我們發現水量越多,水波前進的速度越快。
8.      除了「繩子」和「水」可以幫助我們模擬波外,「彈簧」也是一個不錯的觀察物質喔!除了也可以觀察到S形的波外,彼此前後推動彈簧,我們也觀察到如毛毛蟲運動方式的波喔!因為毛毛蟲前進的時候,身體會先縮在一起,就像彈簧波有疏有密,密的地方會一直前進,這便是彈簧波在運動。
波的初探(四上):藉彈簧波觀察縱波

9.      看了這麼多種物質模擬的波後,其實科學家早已依波的振動方向和前進方向,將波分成兩大類。和繩波或水波一樣造型的S形波,波的振動方向是上下的,但波卻一直往前進,「上下」方和「前」方式垂直的,這種波就稱為橫波或高低波。而只有彈簧出現的特殊波形,因手是「前後」振動彈簧,而波也是「前後」移動,兩個方向是平行的,所以這種波就叫縱波或疏密波。
波的初探(四上):橫波與縱波的科學定義











a quickr pickr post